时间:2022-10-05 11:32:27 | 浏览:343
密集的机械作业中,新楼、新路、新绿次第长出,建设者们正在东港区描绘一幅大美的城市画卷。
淡去老旧、抹去陋颜,打通一段段梗阻,除去一处处顽疾,一度为脏乱破所困的老城区在脱胎换骨。在人们的期待中,一座宜居新城正在立起。
从群众期盼到政府头号工程
即便是与区政府一路之隔住了30多年,许传海总觉得这里与心目中的城有很大差距,直到自家被纳入区政府广场片区拆迁改造,他才感觉到要真正进城了。
“房子又破又潮,暖气不通,还经常停水停电,几条七拐八弯的路窄得连一辆轿车都挤不进来。”提起几年前的景象,包括老许在内的1299户居民和109处商业沿街户可没少皱眉。
牢骚抱怨的背后,几多酸辛、几多无奈。几幅泛黄的老照片,诉说着老城区核心区的旧貌:低矮斑驳的平房,狭窄崎岖的街道,还有老化破损的公共设施、长满污垢的水沟……
“不是不想改,而是改不动。”日照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常学林亲身见证了这片区域改造的曲折,“权属复杂、土地性质多样、涉及部门单位多、历史遗留问题复杂,加之一些居民对补偿期望值过高,拆迁改造阻力重重。”
“事关老百姓的长远利益,就是再硬的骨头,也要啃下来!”2017年,来此调研的区委书记王世波面对群众表示。就在当年的全区“两会”上,东港区向全区人民郑重承诺:将区政府广场片区拆迁改造作为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头号工程,坚决拿下。
拆迁现场,区委、区政府工作专班全程进驻,现场督促施工进度、会商解决问题;街巷口、居民家中,区、街干部四处奔忙,听取民声民意、研究改造规划。
夜已深,位于区政府广场片区南部一处不起眼的单位废弃楼房内,依然灯火通明。已经连续奋战多日的党员干部们,为了城市的明天,仍然彻夜不眠。2017年刚入秋,当第一座旧房在阵阵号子声中被推倒,人们奔走相告:“拆迁改造终于破题,住上新家指日可待!”
一本图纸一份民生考卷
旧房拆了,安置区开建了,部分群众却仍然心里在打鼓:“剩下的地政府要建个啥?”而众多商家也盯上了这里,毕竟前几年这里两三年的房租就能抵得上一套房,炙手可热之地要上商业项目还不得流金淌银。热切期盼着老城改造建设的市民们也许不知道,早在拆迁改造启动伊始,区里便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着老城区的未来。在人们的注目中,这个一度落寂的老城核心区悄然酝酿着新生。
这既是聚焦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的“命题文章”,也是破解老城区未来发展之路的“破题文章”。区委、区政府认为,“对这块好不容易‘拆’出来的区域,决不能乱上项目,动一砖一石都要立足市民意愿,着眼长远发展。”
一本项目规划书,几十页纸,经过规划设计人员几十次调研、十多次论证并几易其稿,凝炼着人们的幸福生活、老城区的未来。从市民需求出发,东港区拿出更多的腾空土地、最好的地段建设安置区、道路,配套教育、卫生等民生项目,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。
从“三纵三横”的路网到高层住宅和高档商业单体互生共存,更有海曲印、海曲坊、海曲音乐厅等众多文化阵地和海曲实验学校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便民服务设施镶嵌其中,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待,被一一投射在规划图上。群众的基本生活生产需求,还有休闲娱乐、健康健身等高层次要求,乃至后期区域性经济发展愿景,在层层显影。
既要守住老城区的根,又要开出新城市的花。规划过程中,根据专家和市民建议,既新建海曲印、海曲坊等一些文化设施,又对南溪潭等海曲“乡愁”记忆加以保留、修缮,将老城改造和文化传承深度融合,一个老城区的温暖情怀跃然纸上。
细枝末节中谋划大民生
规划上精益求精,建设上更是精雕细琢。
占地1.27公顷的海曲广场,456个地下停车位的东西两处出口,一边是城市驿站,一边是城市书吧。“市民就近就能如厕、休憩,这都是根据市民建议特意设置的。”东港区住建局派驻的项目专员杜昀轩介绍,从安置区建设到公共设施配套,对每一个部位都反复斟酌,根据市民需要进行打磨。
带着“为市民负责,为城市未来负责”的思维,东港将质量控制渗透到城建工程的每一处汗毛孔。
采购景观绿化苗木,辗转到多处苗圃一株一株地选;采购玻璃幕墙材料,奔波于多个厂家一块一块地挑。陈逸伟,上海建工集团驻该项目负责人,一年到头泡在工地上,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日照话。在他看来,交出一份合格的工程答卷要远比拿到几块奖牌重要。
正在建设的安置区,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——— 每一个窗口位置,都设有一个企口。“这样能有效避免窗户渗水。”现场负责人师建德说,“建设民生工程,就得时刻想着怎么才能少留遗憾,多给大伙带来便利。”
即便是建商业设施,东港区也是更多地考虑市民的愿望诉求。吾悦广场、万怡酒店、维也纳酒店等高端商业设施与安置区周围二层商业群体的融合布局,不仅可方便上千人在此创业,更可吸纳上万居民就近务工。
而与大刀阔斧的拆建同步,一系列的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也在跟进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,将“智慧”筑入城市,“智慧社区、智慧消防、智慧物业、智慧购物……”等全新的现代化生活体验将覆盖城区;网格化管理机制的融入,把党组织、志愿者与辖区居民纳入一张网,专业服务、互助服务联动的城市温度将延伸到每一个角落。
“环境好了,人气更旺了,生意也就好做了。”这些天,许传海和几个老伙计盘算着,租一处门店重拾老本行。未来已来,告别脏乱差,告别老旧破,一个幸福之城故事已经开篇。
河南经济报 记者 吉娜 通讯员 朱江淼 高鸿勋接待区、休闲区错落有致,繁花绿植点缀,安静自然……9月4日,走进位于卫东区东安路街道东苑社区的卫东区智慧康养中心,宛如步入五星级酒店。“服务是真好。服务员12点后每两个小时巡视一次,怕我们蹬被子
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蚌埠市龙子湖区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,将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,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,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,努力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水平,确保全区就业局势的持续稳定。就业,一头连着千家万户,
来源:人民网-安徽频道 原创稿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始终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深入企业、农村、社区收集意见需求,通过办实事解难题,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,目前,累计办理民生诉求实事200余件。近年来,在青阳县尤
11月11日,区委书记王世波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调度重点项目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汉日,区政协主席毛维岗,区委副书记辛崇良等领导参加活动。王世波一行先后来到总部基地、海韵广场、国际财富中心、区政府广场南片区等项目处现场调度,实地察看各项目建
大众网·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郭馨煜 日照报道一说起日照,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?是蓝天白云金沙滩,日出东方照金海;还是素有“江北第一茶”之称的日照绿茶;亦或是有着联合国人居奖、全国文明城市、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等多项美誉加持的活力港城.....
河北新闻网讯(记者陈凤来 通讯员高占峰)日前,深州市确定了2019年将实施的16件民生实事,涉及群众关心关注的脱贫攻坚、教育、医疗、社会保障、人居环境、农村饮水、群众出行、平安深州、城市功能、环境治理10个方面。在脱贫攻坚方面,深州市进一步